2024-03-27 07:49:25 | 育才网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需要,加快培养一流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但是能够面向具体职业工作和岗位一线,而且是高素质的劳动者(中初级专门人才)。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和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它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内容。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在其所著的《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提出了素质冰山理论,此理论将一个职业人比作是漂浮在水中的一座冰山,将职业素养分为露出水上的部分和潜在水下的部分即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水上部分(显性部分)指看得到的知识、技能,这仅仅是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隐性部分)指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等,这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是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的标准。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中职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指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
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
因此,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当然,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协作完成。
二、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大都只偏重专业知识、技能等显性部分,而忽视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隐性部分。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大都十六七岁,经过中考或高考淘汰才来中职学校就读的。因此,他们一方面有很深的挫折感、缺乏自信,已习惯把自己归为“差生”行列;另一方面,他们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大多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大部分中职学生包括其家长都是抱着来学一技之长、谋一个好职业的目的来的,因此,学生也对自身的职业素养不够重视,甚至完全忽视。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如: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意识及爱岗敬业等。这就对中职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状,结合职业素养的内涵及要求,笔者认为,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应从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着手。
1.以学校为主导,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都存在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在课时安排上,文化课的课时是少之又少,一些重要的文化课,如语文、德育几乎成了点缀。目前,中职学校还没有完整的职业素养教育课,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简单地进行一些就业方面的指导。可以说这种指导有些急功近利,单单就是为了让学生上岗就业进行的简要指导,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积累作用微小。
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中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首先,要将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从中职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让他们明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其次,保证足够的课时,充分发挥语文、德育等体现人文素养的文化课的育人作用,不断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2.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
职业素养培养的主体是职业人,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那就是中职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却认为,读中职就是为了学一技之长,将来找个工作,能养活自己就行。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职业目标以及如何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等,可以说大部分学生临近毕业时还是很迷茫的。由此造成中职学生职业态度不端正,在选择工作时,过多的在乎眼前的物质条件而忽视内在的发展前景。
作为未来职业人的中职学生要抓住学校的教学资源,一方面要完成专业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修养,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端正职业态度。通过在校的各种活动(如社会实践、专题班会、各种竞赛、顶岗实习等),培养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独立性、与人沟通的交际能力等隐性职业素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3.以企业为辅助,协助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当然,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仅仅依靠学校与学生是不够的。很多企业都希望中职学生毕业后到企业能直接投入“使用”,但却发现很困难。因为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程,不仅是将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他们还要面临生活环境、交际环境、制度环境等的改变所带来的种种不适应。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中职毕业生自我调适,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及时引导。因此,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来。
首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化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影响、吸引中职学校毕业生,使他们融入企业,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其次,完善培训机制。企业效益获取的关键是靠人才,企业要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关键也是人才。因此,企业应想方设法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潜力。对到企业顶岗实习的中职学生,企业要重视入职培训,定期开展职业素质的拓展训练等,使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能逐步提高,最终成为企业的优秀人才。
总之,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可持续的工程,学校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企业是辅助,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三赢”,才能培养出具有优秀职业素养的职业人。
中职生应如何提升职业素养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从高中毕业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结束了未成年人的时光,迈入了在我们曾经幼稚的心里向往已久的平等、自由的社会化的成年人的生活。独立谋生的开始和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形成时一个人脱离未成年人生活进入成年人社会的标志。我们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并不能立刻令我们独立谋生,但是,从填报志愿选择我们所学专业开始,事实上我们已经起航进入了职业生活,也开始了构建与
职高生的必备素养作文300字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就是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单独生存。一个人为了生存,为了实现其自身的价值,都要进入到某一个职业中去。在职业生涯中发挥自己的天赋特长、聪明才智,努力工作,为团体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得到应有的回报。要达到这个境界,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需要拥有哪些职业素养呢?下面,就我认同的职业素养的观点与大家分享。一、受教育的程度。这点
职专幼教舞蹈课程①职业中专幼师专业课程有哪些1、专业课程有:专业理论课: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儿童文学。专业技能课:音乐、美术、舞蹈、教师口语、婴幼儿保育;幼儿园活动指导、音乐、美术、舞蹈。2、培养目标:逐步养成学前教育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文化基础课的学习,进一步学习弹、唱、跳、画、讲等基本技能技巧,深入理解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等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对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职业素养的含义是什么(一)职业意识与态度养成——“我是一名光荣的劳动者”职业技能是每一所职业学校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与项目。根据近几年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及“离职原因”调查统计,近50%的毕业生因为“工作太辛苦”而选择跳槽或放弃。因此,加强中职学生“我是一名光荣的劳动者”职业意识与态度养成至关重要。(二)职业责任养成——“责任心,是职业人的第一
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自我评价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自我评价如下:我的专业技能方面,我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在我的专业领域,我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我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和硬件进行工作,并不断追求新知识,以保持在快速变化的行业中的竞争力。我注重团队协作,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在之前的工作经验中,我积极参与团队合作,能够有效地与不同层级和背景的人进行沟通
职高生的必备素养作文300字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就是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单独生存。一个人为了生存,为了实现其自身的价值,都要进入到某一个职业中去。在职业生涯中发挥自己的天赋特长、聪明才智,努力工作,为团体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得到应有的回报。要达到这个境界,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需要拥有哪些职业素养呢?下面,就我认同的职业素养的观点与大家分享。一、受教育的程度。这点
关于会计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专题报告怎么写?关于会计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专题报告,我们需要先分析一些现状,然后结合现状分析会计行业的发展,然后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正文如下: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尤其是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将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与互联网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
机械电子工程的学生应该培养什么能力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控制、信息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机电产品设计开发、机电系统控制、机械制造的专业核心能力,具有人文、科学、工程素养和创新创业精神,拥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能够在装备制造行业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工程应用、运行管理方面工作的“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应具备
2024-01-20 14:02:27
2024-03-27 10:50:12
2024-03-27 10:44:48
2024-03-27 10:37:12
2024-03-27 10:21:09
2024-03-27 10: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