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6 20:44:57 | 育才网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育才网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我是理科生,大约刚过本地区的二本线6.7分,能报什么二本学校呢山东只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三所一本高校,其余都是省属二本高校。-----------在烟台的大学除了军校,就数得着鲁东大学、烟台大学好了。鲁大、烟大都是本科二批院校,档次相同,无所谓谁好谁差,肯定是各有所长。烟台大学的优点校舍新、靠海近(仅20米),法学专业在全国有名。烟大的缺点是校史短,仅仅24年,
塔里木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二本。2024年塔里木大学会被划分为二本大学。塔里木大学在新疆、河南等省为第一批次录取,被认为是一本大学;而在新疆、安徽、四川、河南、贵州、陕西、广西、江西、宁夏、黑龙江、山西、甘肃、云南等省是第二批次招生,则塔里木大学是二本院校。塔里木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该学校是一本。塔里木大学是一本。塔里木大学在每个省份招生批次不同,有本科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
江浙沪地区偏文科的大学有哪些?只说一本和二本的。谁说的全我就给分!!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学院、东华大学江苏: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原江苏师范)、南京财经大学浙江: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1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属于综合性大学
我是物理和数学学的好,有哪些二本专业适合我?现在大部分学科都跟物理有关,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之类的,有很多。我给你列举几个1、热能与动力工程。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等的动力机械,另一类是包括热电厂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动力工程。其工作方向是在能源,环保,航空航天,汽车,发动机,船舶,空调等行业,从事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
我国有哪些比较好的二本大学(理科)?七所二本院校优势与特色专业盘点俗话说得好,想进入一所自己满意的大学,“七分靠成绩三分靠志愿”。如果说高考本身更多地检验的是一个学生多年的学习情况,拼的是个人实力,那么填报志愿就是一门技术活儿。如何在纷繁芜杂的报考信息中,选定出最契合自己的志愿,需要一双慧眼。毋庸置疑,名牌大学大家都喜欢。许多名牌高校在合并过程中也并掉了一些原来实力非常弱的高校。这样的学校,
湖北省二本公办大学排名及分数线湖北省二本公办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排名1.武汉大学2.华中科技大学3.华中师范大学4.湖北大学5.湖北工业大学6.武汉科技大学7.湖北师范大学8.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等。这些学校的排名基于教学质量、科研实力、毕业生就业率等因素。二、分数线以下是湖北省部分二本公办大学近几年的分数线概况
广州大学城有哪几间二本大学?广州大学城的二本有:1.广东工业大学。2.广州大学。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广州医科大学等。这些都是广州大学城内较为知名的二本学府。它们的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声誉。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专业。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可参考各学校的官方网站或相关教育资讯平台。以下是关于广州大学城的二本学校的一些具体解
河南公办二本学校排名及分数线2021河南二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理科)1、河南科技大学528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5173、南阳理工学院5154、河南财经政法大学5155、洛阳师范学院5106、中原工学院5097、信阳师范学院5078、郑州轻工业大学5059、郑州师范学院50510、河南科技大学50311、河南科技大学501
2024-06-26 13:27:38
2024-06-26 09:20:16
2024-06-26 09:48:45
2024-06-27 07:52:59
2024-06-26 16:30:14
2024-04-09 09: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