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育才网小编整理了高考志愿:如何正确选择最好的专业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志愿:如何正确选择最好的专业
(一)理性选择,综合定位
优先选学校还是优先选专业,这一问题需结合个人需求进行辩证分析,关键要看考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成绩没有明显优势但希望就读高水平院校,可注意“距离和分数”的关系,就可以选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高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下面提供选择志愿的一些参考思路: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上述思路仅供参考,高考志愿填报的思路和方法很多,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夺,无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就好。在专业(类)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数量相对充足,所以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可以将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专业”、一定数量的志愿用于“保学校”,不必墨守成规只采取一种思路选报志愿,多种思路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确保考生利益最大化。
(二)筛选并优化志愿,形成合理梯度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育才网
(三)结合自身实际,规避风险
考生应对自身有较为客观的判断,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报适合自己的志愿。所选志愿首先要对照高校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所选择志愿应该与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相符,跟自己性格相匹配;应该与自己成绩位次及身体条件相符合,有利于实现理想抱负和发挥自身潜能;应该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去向相吻合、与家庭意愿及经济条件相结合。
平行志愿有效地减缓志愿填报风险,但风险不会完全消除,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冷静分析,客观比较,规避以下误区产生的风险。
误区一:不加分析研究盲目填报。从往年平行志愿投档看,局限于单一层次或性质的志愿,或所选志愿定位偏高,部分考生因达不到所报志愿的投档条件,导致所报志愿成为无效志愿或直到最后志愿才有幸被投档;也有考生只考虑分数使用最大化、忽视兴趣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自己并不喜欢或不适合这个专业;有些考生没看清院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高分低填等。
误区二:认为每轮平行志愿多次投档。有不少初次接触平行志愿的考生,往往把平行志愿依次检索当作多次投档机会,误读前面某志愿退档后还可对后续志愿继续投档。实际上,平行志愿按考生位次高低和志愿顺序依次检索,对每位考生来说每轮只能投档一次,一旦在某段某志愿被投档,意味着前面志愿都投不进而后续志愿已同步失效。另外,因考生身体条件限制(比如医学专业对色盲色弱有要求),或单科成绩不符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可能还会被退档,而一旦退档就意味着一轮一次投档机会已被使用,将失去本段(次)录取机会,本段(次)其他志愿也不可能再投。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过分在意大学的排名或专业热度,将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高考成绩一旦不够名校的投档线,就失去了就读其他高校的机会,浪费了志愿资源。名校资源稀缺,考生要客观判断自己的竞争力。即便是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高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不乏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是相对的,前几年招生热门的专业,毕业就业时可能变成了冷门。一心想进热门专业者,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重点提醒:选报志愿是道多选题,答案并非唯一,上述提供的策略仅为众多思路中的可选项,无论如何选择,考生均需冷静客观分析,综合科学定位,方能将自身条件发挥到极致,获得最佳答案。更多新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欢迎下载知涯升学APP了解。

西安有哪些文科大学
问题一:西安的有文科专业的大学 一本学校有西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这两所学校是综合大学 但文科也不错 至于长安大学文科则相当一般 然后二本学校就是西北政法学院和西安财经学院了 如果你不是想学法律就千万不要去政法学院 顺便问下你是哪所高中的?
问题二:西安有哪些文科一本院校 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
问题三:西安文科二本大学有哪些? 最好的二本院校是西安理工大学,但它是个理科院校,招部分文科学生。排在它后面的有西安财经学院,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邮电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些质量都差不多同一水平。如果在陕西选的话,延安大学是非常棒的选择。
问题四:西安有哪些适合文科生的大学 西安地区好大学倒是不少,不过大都是以理工科见长的,比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等。
文科生好点的大学主要是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啦
问题五:西安有哪些文科二本院校 1、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
2、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工委)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
4、西北大学(陕西省)
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
6、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部)
7、长安大学(教育部)
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9、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10、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11、西安工业大学(国防科工委与陕西省共建)
12、西北政法学院(司法部与陕西省共建)
13、西安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与陕西省共建)
14、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
15、延安大学(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
16、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
17、陕西中医学院(陕西省)
18、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
19、西安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与陕西省共建)
20、西安音乐学院(陕西省)
21、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
22、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省)
23、西安邮电学院(信息产业部与陕西省共建)
24、西安财经学院(陕西省)
25、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
26、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省)
27、渭南师范学院(陕西省)
28、西 *** 族学院[咸阳]
29、榆林学院(陕西省)
30、商洛学院(陕西省)
31、安康学院(陕西省)
32、西安文理学院(陕西省)
33. 西安医学院
问题六:中国的文科大学都有哪些? 中国文科大学前50名
排名 校名 得分
1 北京大学 17.97
2 复旦大学 15.95
3 中国人民大学 15.72
4 南京大学 14.98
5 武汉大学 14.24
6 浙江大学 12.38
7 北京师范大学 1.02
8 华东师范大学 9.52
9 南开大学 9.47
10 厦门大学 9.13
11 中山大学 7.64
12 吉林大学 7.62
13 山东大学 7.57
14 四川大学 7.01
15 西安交通大学 6.82
16 清华大学 6.42
17 上海财经大学 5.89
18 华中师范大学 5.84
19 南京师范大学 5.62
20 东北师范大学 5.03
21 暨南大学 4.87
2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60
23 西北大学 4.40
24 福建师范大学 4.36
25 华中科技大学 4.30
26 苏州大学 4.24
27 陕西师范大学 4.17
28 湖南师范大学 3.85
29 华南师范大学 3.84
30 河北大学 3.83
31 安徽大学 3.76
32 西南师范大学 3.60
33 兰州大学 3.59
34 湖北大学 3.56
35 中央民族大学 3.41
36 郑州大学 3.14
37 湖南大学 3.13
38 首都师范大学 3.12
39 山东师范大学 3.09
40 中国政法大学 2.98
41 上海师范大学 2.81
42 云南大学 2.76
43 西北师范大学 2.76
44 上海交通大学 2.72
45 西南财经大学 2.69
46 河北师范大学 2.66
47 黑龙江大学 2.64
4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61
49 天津大学 2.55
50 湘潭大学 2.49
文科的分类:
文科分为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其经典学科是文学、历史学、哲学;“史”包括历史、考古等;哲学是讲究方法的,美学、艺术学等都属于哲学范畴。
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发展、社会问题、社会规律的,是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的统称,共有19个学科类,120个本科目录内专业。2004年,设立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的大学共有597所。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
文科可以选择的专业:
1、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宗教学、心理学
2、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
3、教育学类: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4、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民族学
5、法学类:
① 法学
②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革命史与 *** 史
③ 社会学类:社会学、社会工作
④ 政治学类: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教育学、外交学
⑤ 公安学类:治安学、侦察学、边防管理学
6、文学类:
①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古典文学
② 外国语言
③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
7、管理类:
① 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类: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②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③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④ 农业经济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⑤ 图书档案学类:图书馆学、档案学...>>
问题七:西安有哪些好的文科大学? 小样 真转文了 俄也在忧愁着呢 俄一直想等考完了后 看成绩呢... 再选吖 嘿 .. 补充: 俄们老师还让买招生报了 那时你就拿着报纸选呗 现在就好好学了 尽量考最好 嘿 俄也要努力 俄们都要努力
问题八:西安一本的文科大学都有哪些?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另外 西北政法学院 西安邮电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等都有一本和二本的专业
问题九:西安有什么著名文科大学 西北大学,西北政法,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_^
问题十:西安二本大学有哪些?分数线分别是?【我是文科】 这个很多的
你可以先想想自己要读什么专业?

福建高考460分理科能上什么大学
2019年福建高考460分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理科)
2019年福建高考成绩公布后,很多高考考生都会根据自己分数预选一些大学。那么福建高考理科成绩460分左右如何选择大学呢?该上什么样的大学呢?本文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福建高考理科460分如何选大学的相关知识。首先,你根据自己的分数及排名去查这个排名在往年中可以选择哪些大学,事实上,这也是你填报大学非常重要的考量依据。至于这方面的数据,高考升学网已经给大家梳理好了,大家可以通过高考升学网的查询系统查询到今年你的高考名次、已经全国每个大学的历年投档线。再根据今年《招生目录》中该大学的招生人数,与往年招生人数和投档人数之差相结合,基本判定今年该大学的竞争力度,以及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那么2019年福建高考理科460分左右推荐上的大学名单有哪些呢?福建理科460分可以考什么大学?
一、2019年福建高考理科46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推荐表
高校名称 所在地 录取批次 录取最低分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 本二 464
中华女子学院 北京 本二 46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 本二 464
大理大学 云南 本二 464
成都医学院 四川 本二 464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四川 本二 464
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 本二 464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 本二 464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 本二 463
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 本二 463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 本二 463
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 本二 463
合肥学院 安徽 本二 463
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 本二 463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本二 463
泉州师范学院 福建 本二 462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本二 462
长治医学院 山西 本二 462
齐齐哈尔医学院 黑龙江 本二 462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 本二 462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 本二 462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 本二 462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 本二 461
南京晓庄学院 江苏 本二 461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本二 461
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 本二 461
九江学院 江西 本二 461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本二 461
吉首大学 湖南 本二 461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 本二 461
福建江夏学院 福建 本二 460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 本二 460
丽水学院 浙江 本二 460
大连交通大学 辽宁 本二 460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 本二 460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本二 460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 本二 460
赣南医学院 江西 本二 459
重庆文理学院 重庆 本二 459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 本二 459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 本二 459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本二 458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 本二 458
沈阳医学院 辽宁 本二 458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 本二 458
海南医学院 海南 本二 458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 本二 458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 本二 457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本二 457
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 本二 457
长沙学院 湖南 本二 457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 本二 457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 本二 457
衡阳师范学院 湖南 本二 457
聊城大学 山东 本二 457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 本二 456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 本二 455
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 本二 455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本二 455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 本二 455
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 本二 455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 本二 455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本二 455
鲁东大学 山东 本二 455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 本二 45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 本二 454
河北中医学院 河北 本二 454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 本二 454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江苏 本二 453
广州航海学院 广东 本二 453
吉林医药学院 吉林 本二 453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 本二 453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本二 453
淮海工学院 江苏 本二 453
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 本二 453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本二 453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 本二 452
井冈山大学 江西 本二 452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 本二 452
福建警察学院 福建 本二 452
盐城工学院 江苏 本二 452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 本二 452
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 本二 452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本二 452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 本二 451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 本二 451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 本二 451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本二 45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 本二 451
承德医学院 河北 本二 451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本二 451
大连民族大学 辽宁 本二 451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 本二 451
湖南警察学院 湖南 本二 450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 本二 450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 本二 450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 本二 449
台州学院 浙江 本二 449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本二 449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 本二 448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本二 448
湖南工学院 湖南 本二 448
江西警察学院 江西 本二 448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 本二 448
河北地质大学 河北 本二 448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 本二 447
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 本二 447
常州工学院 江苏 本二 447
淮阴工学院 江苏 本二 446
北华大学 吉林 本二 446
云南警官学院 云南 本二 446
攀枝花学院 四川 本二 446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 本二 446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本二 446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本二 445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 本二 445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本二 444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 本二 444
长春大学 吉林 本二 444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 本二 444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 本二 444
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 本二 443
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 本二 443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 本二 443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江苏 本二 442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 本二 442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 本二 442
合肥师范学院 安徽 本二 441
潍坊医学院 山东 本二 441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 本二 441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 本二 440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本二 440
湖南工程学院 湖南 本二 440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本二 439
宜春学院 江西 本二 439
南阳理工学院 河南 本二 438
中原工学院 河南 本二 438
新余学院 江西 本二 438
琼台师范学院 海南 本二 437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 本二 437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 本二 436
蚌埠学院 安徽 本二 436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 本二 436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 本二 436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 本二 436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本二 436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 本二 436
华北科技学院 河北 本二 435
洛阳师范学院 河南 本二 435
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 本二 435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本二 435
湘南学院 湖南 本二 434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 本二 434
景德镇学院 江西 本二 434
武夷学院 福建 本二 434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 本二 433
曲靖师范学院 云南 本二 433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 本二 433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湖北 本二 433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 本二 432
福建商学院 福建 本二 432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 本二 432
南京体育学院 江苏 本二 432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江苏 本二 432
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 本二 432
怀化学院 湖南 本二 432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本二 432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 本二 432
济宁学院 山东 本二 432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 本二 432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本二 431
南昌师范学院 江西 本二 431
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 本二 431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河北 本二 431
河南工学院 河南 本二 431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 本二 431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安徽 本二 431
山西大同大学 山西 本二 431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本二 431
延安大学 陕西 本二 430
三明学院 福建 本二 430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 本二 430
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 本二 430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 本二 429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浙江 本二 429
萍乡学院 江西 本二 429
长沙医学院 湖南 本二 429
昆明学院 云南 本二 429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本二 429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 本二 429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 本二 429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 湖南 本二 429
潍坊学院 山东 本二 429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 本二 429
宜宾学院 四川 本二 428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河北 本二 428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 本二 428
安阳工学院 河南 本二 427
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 本二 427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广西 本二 427
二、2019年全国各省根据分数选大学查询系统
2019年选大学 内蒙知分选大学 西藏知分选大学 甘肃知分选大学
青海知分选大学 黑龙江知分选大学 新疆知分选大学 云南知分选大学
广西知分选大学 山西知分选大学 吉林知分选大学 宁夏知分选大学
海南知分选大学 江西知分选大学 辽宁知分选大学 重庆知分选大学
福建知分选大学 湖南知分选大学 陕西知分选大学 河南知分选大学
贵州知分选大学 河北知分选大学 天津知分选大学 四川知分选大学
湖北知分选大学 浙江知分选大学 江苏知分选大学 山东知分选大学
广东知分选大学 上海知分选大学 北京知分选大学 安徽知分选大学
三、2019年福建理科460分可以上的大学名单推荐及简介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学校以农科为主体和优势,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49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现有在校生13000人。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76年 公立 农业类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河北地质大学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新中国最早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地质矿产部直属地质院校。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国土资源部管理转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以河北省管理为主。2013年国土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省部共建石家庄经济学院协议”,学校成为省部共建大学。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53年 公立 综合类 河北省人民政府
邢台学院前身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始建于1910年(宣统二年),是当时直隶省最早成立的四所师范之一。目前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一脉单传、在原校址上不断建设延续传承发展而来的高校。学校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专家学者,省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以上,就是育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志愿:如何正确选择最好的专业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